•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

    中文
    英文 日文

    【媒体报道】排污权市场开始跑马圈地 30分钟内京沪环交所前后挂牌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08-08-18

     
      记者 宋文明/中国经营报 上海报道
     
      7月初,上海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刘维接待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由于之前曾以律师身份参与无锡尚德、东岳化工等国内企业排污权的交易,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专程派代表来,向刘维咨询在上海成立一家环境交易所的可行性意见。一个月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虹口区挂牌,成为国内首个环境能源交易平台。
     
      有趣的是,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宣告成立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北京环境交易所也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挂牌。随着京沪两大环境交易所的成立,中国正式开始摸索节能减排的“市场化”之路。
     
      京沪抢夺“头牌”资格
     
      2007年,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和三菱公司进行了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谈判。刘维以中国公司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了谈判。东岳化工通过技术改造减少了HFC23气体(氯氟碳化物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排放额度,从而将每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约1000万吨,并将这部分排放额出售给了日本公司。
     
      通过该项交易,东岳化工获得了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收入,公司方面对这笔“买卖”感到满意。刘维发现,这笔交易的价格约为7美元/吨,而同期国际市场上HFC23气体的平均交易价格却在20多美元/吨。
     
      “低价买断,中国企业得到了短期的利益,而在未来,我国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后,很可能还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去高价买回这些碳排放权。”刘维表示,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按照交易量计算,市场份额已占到全球的近40%,但却没有一个专业的排污权交易平台。因信息不对称,及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的国内企业交易产品被严重价值低估的现象。
     
      据了解,京沪两大环境交易所均由产交所总裁领衔。此次两地交易所的成立,均是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的支持,并在当地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业务。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看好排污权交易高达千亿美元规模的巨大市场,京沪两市的地方政府在成立环境交易所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并给了很多行政上的支持。
     
      国内建立环境交易平台已是形势所需,但结果略出业内预料。在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天津滨海新区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权交易市场。
     
      业内当时普遍认为,国内首个以排放权为主的环境交易市场将很有可能落户于天津。此外,北京在今年年初就已放出风声,称将成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上海则以比较务实的态度完成了环境交易所的筹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表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早在一年前就已开始对环境交易所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各方认为,目前在国内成立环境交易所的条件已经成熟。
     
      国金行业分析师赵乾明表示,此次设立的两家交易所,其业务范围尚仅仅局限在节能环保技术和项目范围内,并未触及排污权与碳排放权交易。但这一动作打开了市场化交易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大门,两家交易所涉及排污权与碳排放权交易领域只剩下时间问题。
     
      据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揭牌首日,就有55个项目正式挂牌。首批挂牌项目中,涉及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融资、专利转让等多个方面,挂牌项目总额超过10.72亿元。而北京环境交易所也已储备了三四十个项目,拟于近期推出。
     
      竞合态势难料
     
      京沪两地在同一天成立环境交易所,且时间间隔仅相差半个小时,媒体的即时报道中,多以“两地同时成立环境交易所”为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京沪两地在同一天成立环境交易所,是在争“首个环境能源交易平台”的称号。随着环境能源领域的愈发受重视,上述两个交易所,以及之后可能成立的交易所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不可避免。
     
      “两家交易所无疑是希望在环境能源交易领域早早‘插上旗帜’,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表示,北京的优势在于,排污权交易的批准机关多在北京,其在气候交易等方面拥有政策优势。而上海有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方面的运作经验,将有利于环境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行。
     
      据悉,上海环境能源所的核心业务为,环境能源领域各类权益人和节能减排集成商、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类企业、机构,提供节能减排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
     
      而此次成立的北京环境交易所的业务范围包括,在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交易、节能量指标交易、二氧化硫、COD等排污权益交易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并特别提到了北京将发挥金融一体化市场手段解决节能减排环保问题。两地环境交易所的业务范围几近相同。
     
      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坦言,“中国环境交易的市场足够大,北京、上海各有各的优势,相互之间的竞合关系是永远存在的。”
     
      北京环境交易所将具体业务分作“三步走”:第一步是开展节能环保技术交易,该业务目前已经具备开展条件;第二步是开展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该业务尚处于预研究中;第三步是在适当条件下推进碳排放交易。
     
      对于国内环境交易平台的发展前景,韩小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表示,排污权交易多是国际性的交易,如果国内的环境交易平台打造不了足够的知名度和气候,很难与国际性的交易平台进行竞争。如,目前世界主要的碳交易场所是欧盟的6家碳交易所。另外,加拿大、新加坡和日本东京建立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平台也已初具规模。
     
      刘维月前给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建议是,针对不同区域的排污权产品的特性,各地成立的交易所应专注于各自的细分领域。如上海的定位应面向长三角的污水处理、二氧化硫排放等,北京可以专注于气候变化的相关领域,尽量避免国内环境能源交易平台的同业竞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