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

    中文
    英文 日文

    身在春天话春天,衣食住行皆养生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20-03-29

    壹:春天的记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我们童年时对春天的记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我们少年时对春天的感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是时光流过青壮年之后,我们才开始觉悟到的春天。

    贰:“春”字的含义

    “春”是会意字,从丰从日。“丰”意为“草木遍地生长”,“日”指“日子”、“每天”。“丰”与“日”联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所以,春的本义是:草木生长的季节。“春”的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真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是《黄帝内经》告诫炎黄子孙,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才是我们不负春光而应有的德行,才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的养生之道。衷心地希望地球村的每位村民,都能善待春天里每个鲜活的生命!

    叁:春天的气机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古人心中的“春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孟春,即农历正月份、仲春,即农历二月份、季春,即农历三月份,也有“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节气(注:它们按时间排序是: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春三月”这个过程,表示“阳气”的生发积累过程,这个生发的能力来自于上个冬天对“精”的收藏。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是把冬天所藏发出来,所以春天的养生之道就是“发陈”,同时,春天“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机起来的那个气开始逐步生发。如果违反春天的生发之气,《黄帝内经》曰“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如果我们损害五脏中肝气的生发之机,到了夏天就可能得寒病,比如腹泻、心脏问题。

    肆:春天养生“衣、食、住、行”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译注: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病象表现在颈项)。“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译注: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应,在天体为木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

    衣:春天如何穿?

    春天穿衣,要防寒。春季是由冬天的寒冷向夏日炎热过度的一个时节,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春寒料峭,可谓“春寒冻死牛”。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后,逐渐变得舒展,气血的生发之机开始由内向外流动,毛孔也处于从闭合到逐渐开发的过程。此时如果不注意保暖,过早过多暴露身体,很容易受到风寒而导致体内的“阳气郁”,出现“上火”的症状,“火”多即为“炎”,炎病即为“痰”,所以受寒后的临床表现为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唐代医家孙思邈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俗语。

    中医认为,春捂的重点在腿和脚。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如此才能养阳收阴,防寒保暖。原因在于人体下肢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袭击。如果老年人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容易发生“老寒腿”,如果爱美的年轻人非要穿无装袜,露膝装等时尚服装,各种寒凉肌瘤找上门,也算应了“秋后算账,不差分毫”的老话吧。

    春天穿衣,要防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六淫邪气而言,春季要防“风”邪,就像夏季防“暑”邪,秋季防“燥”邪,冬季防“寒”邪一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请注意繁体字的“風”中有虫,意思是“风动虫生”,就是我们现代人也认同,春天容易出现细菌、病毒类的疾病,如果流感、肝炎、新冠肺炎等等。在此提醒大家不要沐浴或洗头后吹风,小心各种“头痛病”和“风湿病”找到你。“故春气者,病在头”,《内经》所言,真实不虚。总之,“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春天穿衣,颜色最好选用黑色、藏青色、深蓝色,因为这些颜色在“五行”上属于“水”,而春季是行肝气的“木”,利用“水生木”以养肝气,此谓中医之“培母”之智慧也。如果肝气不能很好地生发,就会出现抽筋、眼睛流泪模糊、肩颈酸痛等春季常见病。

    食:春天如何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但是,贪吃是要付出代价的。

    春季吃食物,应该抓住“温咸黑”之要旨。换言之,就是“温凉寒热”四气用“温气”,“酸苦甘辛咸”五味用“咸味”,“青红黄白黑”五色用“黑色”,因为温、咸、黑“五行”均属“水”,如前文所言,春季是行肝气的“木”,利用“水生木”以养肝气。

    具体而言,春季食物以性温为主,不要吃性寒凉的食物,比如大量的水果、蔬菜等,如果一定要摄入,注意逐步使用生姜、肉桂粉、花椒油等性温热的调料以去除食物的寒凉之气。再比如,喝豆浆应该配油条,喝牛奶应该加姜做成“姜撞奶”或“奶茶”,喝茶应该选择黑茶、红茶等发酵后的茶,以减少寒性饮食的摄入。五味宜“咸味”为主,利用咸味的“水”生肝气的“木”,同时兼顾“木气”太过容易克到脾胃的“土”,所以要兼顾一点点甜味。例如:在春天请大家不要用“醋”沾饺子或泡生姜,而应该用“酱油”沾饺子或泡生姜。春天不要吃“酸味”和“辣味”的食物,因为酸味入肝经,且是收敛的,不利于肝气的抒发,辣味“五行”属于“金”,金是克木的,容易伤到肝气,春天不要再去吃你偏爱的“酸辣汤”。五色以黑色为主,比如自制一个小菜:先将黑豆与莲藕卤好,再把卤好的黑豆莲藕捞入另一个锅里,并加入少许姜丝红糖酱油,炒干收汁装碗,即成应天养命春天健康美味的早餐小菜。大家也可以自制咸水炒黑豆,作为春天的零食,也非常有助于肝气的生发。

    住:春天如何“安住”?

    这里想谈谈五志情绪的“安住”问题。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黄帝内经》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古代有罗贯中笔下“三气周瑜”怒伤肝的故事,吴敬梓笔下“范进中举”喜伤心的案例,曹雪芹笔下林黛玉忧伤肺的情节,成语故事“杯弓蛇影”也是典型的“思胜恐”的治愈病例。现代医学使用情志调摄治病似乎仅限于精神病医院,但是这次中医接管的一些武汉方舱医院,情志调摄对于很多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说明“中医是治生病的人”,而不仅仅是“治疗人的病”。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春天正逢肝经值班,如果发怒,对肝气的损伤非常大,且肝气太过也必然导致脾胃的损伤,因为“肝木克了脾土”,脾与胃是相表里的,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气饱了,不思茶饭”,所以,请大家春天切忌发怒而伤肝伤胆,毕竟“肝胆相照”啊。

    行:春天如何运动?

    运和动,分别是指“气血动”和“筋骨动”。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应该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春天的运动,并非出汗越多,效果越好。气温与夏季相比还是比较寒凉,出汗过多造成毛孔张开过度,一旦凉湿之气入侵,身体容易因风寒而感冒发烧。所以,春季运动应该柔和。

    《黄帝内经》曰:“肝应东方风木,通于春气”,所以春季的运动应当偏重于疏肝活血性质的。肝经的循行路线通过腿部和脚部,且“肝主筋”。所以,运动也应偏重拉筋和腿部脚部方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建议家长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带孩子放飞风筝,在急缓之间不停地跑动,有张有弛,手、眼、身、法、步协调并用。犹如古人所言:“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清眼明目,可泄内热”。

    对于中老人而言,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没事出去慢步两圈,对我们的身心大有裨益。根据中医理论,阳气生发的春天,人体气血会生发出往外诱发的生机,在户外慢跑,能够顺应大自然阳气生发的契机,达到“应天养命”的效果。

    2020年春天的新冠疫情,给每一位炎黄子孙提了个醒:我们不仅拥有中西医两套医疗体系,我们更拥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养命智慧,愿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每一天都得到中华老祖宗养命智慧的惠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