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

中文
英文 日文

我们的共享之道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16-01-30

编者按

本文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于2016年1月30日在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上海办公室年会上的讲话。

作者从分享经济说起,层层推进,系统论述了我们为什么要共享、我们又如何实现共享。共享的前提是开放,开放的关键是互信;共享要求共治,共治遵循底线;共享体现为合作,合作则要求自强;共享的精神实质是利他,利他主义发乎同理心文明。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共享,已经演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趋势与潮流,小则表现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发展境界,大则彰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共处格局。

今天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受感触、很有感慨,不仅动容、而且动心!各位用得比较多的是这么两组词汇:“高度”、“梦想”、“情怀”、“大我”;“平台”、“机会”、“资源”、“品牌”。

我也想从与上述两组词汇有关的一个词儿说起。过去的一年,这一个词儿特别“热”,就是“共享”。

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由“共享”谈到“分享经济”。在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分享经济”首次被提出。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分享经济”就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消费观念。

其实,不觉间,分享经济正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如Uber,如滴滴快的,以及提供房屋租赁服务的Airbnb、提供汽车租赁服务的Zipcar、提供联合办公的Wework,正是分享经济的标志性代表,这些企业的核心公式就是: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说到分享经济,不能不提及被誉为美国分享经济鼻祖、Zipcar创始人的罗宾•蔡斯。1999年,作为一名普通家庭主妇的她,正为买不买第二辆车发愁。她的丈夫每天一早开车去位于郊区的办公室,车于是就停在停车场,直到晚上才开回家;而留在家里的蔡斯需要照顾三个孩子,几乎天天有用车需要。一方面是闲置一整天的车,一方面是时刻的用车需求,蔡斯灵光闪现,决定搭建一个贯通闲置的车与用车需求的平台,于是2000年初,Zipcar正式上线。13年后,Zipcar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已拥有76万名会员和一万辆汽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万辆汽车是会员本来就有的,蔡斯并没有像传统汽车租赁公司那样,花巨资、多置车。

而目前,Uber已覆盖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10个城市,估值已达500亿美元;Airbnb拥有的租赁房间也远超希尔顿这样的国际酒店巨头,其估值也已突破250亿美元。在我国,分享经济正方兴未艾,连海尔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也与时俱进调整经营模式。例如海尔每天在国内要运送不计其数的洗衣机、电冰箱,公司于是就开发了一个在线平台,每天发布送货计划,当地居民都可以自由竞标,来实施送货,这种外包方式让公司节省了不菲的开支。

分享经济的基本要素是人人参与,而人人参与的前提是信息对称。于是这就要求开放,信息的开放、数据的开放、资源的开放。没有开放,供给不明确,需求不知道;优势在哪里,互补无从谈。

开放能够产生互动,互动可以触发创新。最近有一本书很流行,是凯文·凯利的新作《必然》。凯文·凯利被尊称为“硅谷精神教父”,他写过三本书,个个红,本本神。1994年出版的《失控》预见的WEB2.0、比特币、P2P、社交媒体,现均一一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也可以从中找到相关影子。2011年出版的《科技想要什么》创造了“技术元素”这个流行词。《必然》是作者的第三本书,以生物学的独特视角,提出了“未来商业科技”的十二个主题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和开始。

在凯文·凯利的眼中,科学未必增长我们的知识,而是增长了我们的无知;科学包含一个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在此情况下,人的知识与问题的数量都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后者更快速。能生成答案的技术将继续得到重视,而答案变得廉价,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那些能帮助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可见,这就是提问的效果,互动的魅力,开放的功能。

当然,开放本身有一个前提,那便是信任,信任是共享的心理因素前提。分享经济在法律关系上体现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也如凯文·凯利所言,在“流动”的时代,使用权会逐渐替代拥有权,“对事物的使用显得比占有更为重要”。而蔡斯的解释是:“人们曾经认为,共享的潜台词是脏乱差,认为出租自己的汽车会让它变得面目全非,这样的事情确实会发生,但它毕竟是极少数”。可见,在分享经济中,没有信任,难有对所有权信息的开放,也说不上对所有权资源的共享。

“信任”一词,我们天天都在用,几乎不绝于耳,但其本质是什么?往往我们对其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说过一句话:“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我求之,却不得之”。而著名学者郑也夫,曾任央视《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写过一本《信任论》的书,他对“信任”的定义是:“交换与交流的媒介”。

的确,没有互信,难有交流,也无交换,更无交易。

关于信用与信任之意的“信”,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据专家考证,《论语》中“信”字出现38次,仅低于“知”(116次)、“仁”(109次)、“礼”(74次),高于“义”(24次)、“善”(36次)、“敬”(21次)。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信”倡导“信”,将之提升到一个人之可否、一个君子之成败、一个政权之存亡的高度。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再如,“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又如,“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以上,说了这么多人物,讲了这么多故事,谈了这么多著作,论了这么多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一、共享与共治

共享的前提是共商、共建,也就是共治。我们要强调“治理”,而不是一般的“管理”。管理更多说的是自上而下,而治理则讲的是上下互动、左右贯通。治理是适应主体多元化的一种方式,主体多元一定带来文化多元,于是我们要接受、习惯文化多元,进而倾听、引领文化多元,从而形成我们的治理规则,也就是多元主体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大家的“底线”。我的理解,这个底线要高,比法律底线高、比道德底线高、比一般职业的职业道德底线要高,也就是说,律师职业的底线要高。而作为一个关注并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线大所,我们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的底线要更高。这个底线,是我们做事的标准,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关于“底线”,冯仑说过几句很经典的话:社会上有四类人,第一类人是“无追求无底线”;第二类人是“有追求无底线”;第三类人是“无追求有底线”;第四类人是“有追求有底线”,“这是真君子”。冯仑说的“底线”是什么呢?是“法制、道德、良心、传统”。

所以我在想,我们应该提倡并践行“君子文化”。说到“君子”,有必要再次引述《论语》。

《论语》中,“君子”二字是用得最多的词汇之一。孔子理解的君子是什么呢?“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故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甚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也大加赞赏并学习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然后,孔子也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要善于“交友”。曾子提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也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择友是有选择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君子要做人为“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的学生曾子更是挥发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专业层面,我们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律师的定位应该是“学者律师”,而在人文层面,我们的定位应该是“君子律师”,谦谦君子、坦荡荡君子、家国情怀君子。

郭广昌在2016年复星新年晨会上有一个讲话,说的是复星合伙人计划。他说,“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组织里面:一种组织叫军队,是自上而下、命令式、绝对服从、效率优先;另一种同样效率非常高的组织就是宗教,虽然没有铁的命令,但大家都在自觉自愿朝着一个目标去做。我们的合伙人要有军人的那种素质,要有高效的执行力;同时,对复星的愿景、事业又要高度地认同、信任,并充满热情”。

同样,我们的合伙人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底线”高度认同。这种“文化”,就是余秋雨先生定义的“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志同道合”,我们才能有效率、有执行力,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二、自强与强强

在共享的背景下,人人参与体现为合意、合作。合意也好,合作也罢,这里的人都应是满足做人与做事“底线”的人,都应是自强之人。自强前提下,才能有强者间的对话,才能有强与强的合作。

现在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我们每一位律师都要思考自己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法律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独特的、稀缺的、具有一定程度上不可替代性的。高手过招,于无声处,胜负已决。我们每个律师,都要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或“颜值”?或能力?当然是“颜值”加能力。而且,不是一般的外在的“颜值”,而是特殊的内在的“气质”,主要看“气质”!每个人要有“一剑封喉”的“独门秘籍”,不是“大而全”、“万金油”、“三板斧”,而是“一指禅”、“回马枪”、“拖刀计”。

互联网经济下有个词儿,叫“痛点”。企业流行“痛点思维”,就是紧密围绕用户体验中的困扰、烦恼和短板,将“用户至上”的理念真真切切地贯穿到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等各环节。同样,我们每个律师,要到市场上、到客户中去找痛点。我一直给大家讲“洗衣机洗土豆”的故事,这是上世纪末我们在海尔做H股项目时张瑞敏董事长亲口讲的。他说甘肃农民客户反映洗衣机“一洗土豆就坏”,他们并未一笑置之,而是推出了适合农村市场、能洗土豆地瓜的洗衣机。其实这就是对痛点的敏感与重视。研究痛点,可以为我们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切入点,对症下药,药到痛去。

目前我国经济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大重点任务”。同样,我们法律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是也有一个“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问题?例如“去产能”与“去库存”问题。我们在天天喊“忙”、“人不够用”的同时,我们要静心琢磨,我们每个人的潜能有没有充分发挥?我们团队的集成效果有没有充分发挥?我们合伙人之间的合作优势有没有充分发挥?这三个“充分发挥”问题,就是效率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就是要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就是挖潜、分享、合作。

再如“去杠杆”问题。在律师业务发展的一定阶段,机遇因素、关系因素、“先发优势”因素等等,都可能构成我们发展的“杠杆”,这个杠杆可以撬动更大的市场,达到事半功倍,实现瞬间做大。但问题在于,这些杠杆因素并不可能持久。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与《潜伏》齐名的,叫《悬崖》,主人公周乙一直说一句话:干我们这一行的,始终处在最危险的悬崖之上;运气不可能总是眷顾于你!因此,我们要有“悬崖”意识,期待“运气”帮忙,但不靠“运气”取胜。

又如“补短板”问题。这是我们一个永恒的主题、持续的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的短板是什么?我的短板如何补?以己之短,无以益人;以己之强,强强嫁接。所以我说,强强的前提是自强。“强身健体”,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持之以恒。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上周我在武汉出差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恰观“一树寒梅白玉条”美景。宋代诗人卢梅坡写过一首“雪梅”的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于是我在想,我们要有“梅律师”,要有“雪律师”,各有其白,各有其香,均有其强,均呈其强,于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强强匹配,自成华章。

三、为我与为人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要有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取向,并使得这种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为我”不仅不能“损人”,而且还要“为人”,每个人都如此想、这般做,于是人人也“为我”,人人皆“无私”,从而是“我们”和“咱们”。

最近我在学习老庄哲学。老子对“无私”是有深刻的论述的,我们常说:“天长地久”,可为什么呢?老子说的好:“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他继续引申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则“不争”,“不争”应“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继续阐述“争之无益”的观点:“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何做到“不争”,按老子理论,要“知”且“守”。他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如今,我们已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本质是“利他”,“利他”就是“为人”,也就是老子说的“无私”。互联网时代“利他主义”大行其道,马云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在他的演讲中,反复说这样一段话:“考核我们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我们自己有没有成功,而是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有没有成功。当然你能够做到一起成功是最好,但如果二选一,必须放弃,那你就要放弃自己的利益,让别人先成功”。“Data技术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相信别人要比你重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相信别人比你能干,相信只有别人成功,你才能成功”。不光中国企业家,外国企业家也如此。稻盛和夫也说:“利他”在一个人心中所占的比例,即是人格。同样,“大我”在我们心中的比例,代表着人格之高低。

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当今世纪的一个常态、“利他主义”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趋势。最近网上流行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其实,这也说的是趋势的力量。网上还有一段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说的是“这个时代最悲催的事情就是,你努力,但你不在风口上;你聪明,但你不在潮流中;知道趋势,意味着你已经胜利在望”。

当然,“利他主义”的确立与施行决非一朝一夕,要靠我们内心深处的“同理心”将其“养成”。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同理心文明》,这是作者继《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后的又一部力作。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任何新的伟大的经济范式都需要三个基本元素:传播媒介、动力来源、运输机制”。在19世纪,印刷术、电报、煤炭、蒸汽机和铁路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20世纪,电力、电话、广播、电视、石油等,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条件。而新的“通信、能源、交通矩阵”正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席卷而来的大革命,不仅催生新的经济范式,还将整个地球转变为一个人类依存度更高的大家庭。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如习总书记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所言,互联网使得各国人民“鸡犬之声相闻”,不再会“老死不相往来”。

里夫金认为,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孔子“仁”的思想将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指导准则。“仁”让人们逐渐明白,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一些人的福祉最终取决于其他一些人以及其他物种的福祉。孔子使人相信,人类个体的自我发展取决于能否促进他人的发展,也就是他著名的那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于是里夫金进一步论述到,儒家倡导的“仁”,就是一种“同理心”思想。有弟子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恕”。这里的“恕”,与作者论著中的“同理心”异曲同工。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同理心”。在一个社会中,“同理心”作用越显著,人类个体越是受到尊重;只有将“同理心”拓展到他人,我们每个人才能保障自己的权利;只有尊重和重视他人,我们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重视,这是人之权利的内在精神。而将我们的同理心拓展到全人类以及其他所有物种,是建立和谐生物圈的必由之路。

里夫金从全球意识与和谐世界的大格局中倡导“同理心文明”,同样,我们在集体、平台、品牌、资源、分享的这些概念下,更要践行“同理心文明”。同理心是发乎人心深处的因素,触动之,并发扬之,光大之。如果人人如此,则一片祥和,共享和谐。

新年刚过,吴晓波的作品《本命年》在手机上很红。我也注意到我们有些律师在转发,或许也是同“命”相怜,有感而发吧。吴晓波写道:“第一个本命年,你是一个少年,对世事懵懂不知而无所畏惧”。“第二个本命年,你是一个青年,开始任性地决定自己的命运”。“第三个本命年,你还是一个青年,却觉得时间已成为敌人,你开始变得迫不及待”。“第四个本命年,你已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中年人。你如蚕一样吐出了很多的丝,它们终于将你包裹,让你自成宇宙,动弹不得”。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每一位同事,是不是都回首、回味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第一个、第二个,或者第三个,甚至第四个本命年。如果重新来过,我们会走得更好,然而道路不可逆,时光不回流。而每一次经过,都是历练;每一个错误,都是财富。于是我说,当如我一般到了第四个本命年的时候,“看破不说破”,“不争与时争”。看破,是人生的经历使然;不说破,是生活的炼达所至。不争,是不与人争,共享与合作,是一份淡然;与时争,则是只争朝夕,创新与发展,是一种奋力。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的发展前后相续,过去的努力已让我们有许多“获得感”,我们已经“成长”;而今天的奋斗将成就明天的辉煌,我们正在“成长”,而且永续“成长”!


友情链接: